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在过去三年中,98,426名少年犯被判刑。

母婴育儿 2024-04-17 浏览(128) 评论(0)
- N +

记者16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近三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审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最高法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3月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这些罪犯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法提出,人民法院应当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强调审判不仅要成为惩罚失足未成年人的法庭,更要成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在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的原则。对于主观恶性大、危害严重的人,特别是拒不改过自新的人,该处罚的要依法处罚,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还受害者和社会一个公道。

据新华社

数论

涉及妇女和儿童的案件

98426人

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审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61%

2002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案件27610件,判处罪犯44056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6763人,严惩率61%。

四万一千块

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1万件6.1万人,其中性侵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1835件

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中,被告人为留守儿童的案件有1835件,占比22.94%;被告为再婚家庭的案件有223件,占2.79%;被告为孤儿的案件有19件,占0.24%。

关注1

家庭监护缺失等三大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妇女和儿童的犯罪正在上升,对妇女和儿童的性虐待问题不容忽视。2002年至2023年,中国各级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案件27610件,判处罪犯44056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6763人,严惩率为61%。审结强奸案件51.1万件,判处罪犯50.8万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8.7万人,重刑率37%;两者均远高于普通犯罪近15%的重刑适用率。审结强制猥亵、侮辱妇女刑事案件57050件,判处罪犯56297人;审结猥亵儿童案件73923件,判处罪犯66945人。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1万件6.1万人,其中性侵案件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成员侵害严重。在某些情况下,未成年人长期受到家庭成员的侵犯。

网络犯罪问题突出,网络不良信息侵蚀问题不容忽视。实施抢劫、盗窃、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中近六成长期沉迷网络,未成年人在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下犯罪动机相对较高。抽样统计显示,近年来,在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近30%是受害人通过网络聊天工具相识后,在网上空实施猥亵或线下强奸。一些主播和网络名人专门针对中老年女性,利用她们渴望被关注和期望被爱但对网络平台不了解的特点和“弱点”,在一段时间的嘘寒问暖后向她们索要钱财,或诱导她们打赏和充值,造成心理和经济双重损失。

家庭监护缺失问题突出,家庭关爱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不容忽视。司法大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中,被告人为留守儿童的案件有1835件,占比22.94%;被告为单亲家庭的案件有556件,占6.95%;被告为再婚家庭的案件有223件,占2.79%;被告为孤儿的案件有19件,占0.24%。许多未成年被告在犯罪前缺乏家庭关怀和教育。有些父母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身体和心理困惑漠不关心。例如,一名高中生觉得自己的精神压力太大,在告诉父母后,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这名高中生自己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他的父母实际上认为孩子是在装病。这名高中生杀人后准备自杀,他的父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据央视新闻

关注2

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的处罚应当依法惩处。

从最高法发布的消息来看,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特别是儿童权益保护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和特点。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人民法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用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强调审判不应只是惩罚失足未成年人的法庭,更应是挽救教育的课堂。在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的原则。对于主观恶性大、危害严重的人,特别是拒不改过自新的人,该处罚的要依法处罚,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还受害者和社会一个公道。近日,关于12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重伤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已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这些罪犯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问题儿童的出现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最高法表示,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中,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此外,对“问题少年”的教育矫治程序虚无缥缈,导致大量未成年人在违法后处于无人监管和矫治空的状态,以致违法行为屡屡发生,最终造成恶劣后果并构成犯罪。如某地一起案件中,被告人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5次,但均未实际执行。应尽快改变未成年人专门矫正机构薄弱的状况,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使犯有严重社会危害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正教育。

针对当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最高法表示,要抓前端、防疾病。对于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的可能诱导未成年人犯罪或受到侵害的问题,决不能听之任之。对“六大保护”中存在的漏洞、盲点和落实不力问题,必须追根溯源、一查到底,着力立足司法职能推动解决。从源头上降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风险。据介绍,2023年全国法院判处被告人终身禁止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案件共1106件,其中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被告人754人,校外培训机构被告人358人,被告人总数为1112人。推动特殊经营场所管控责任落实。

新京报记者刘洋

关注3

从早期开始严格处理校园欺凌,以避免发展成恶性案件

抽样数据显示,长期在娱乐场所游荡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或遭受侵害的概率较高。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犯罪案件1205件,与2020年相比增长5.28倍。其中,组织未成年人在酒吧、歌厅从事有偿陪侍的居多,反映出相关经营场所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未得到及时有效监管和查处。黑龙江法院梳理92起发生在酒店、宾馆、酒店等住宿场所的强奸案件后发现,部分经营场所未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存在违规安排未成年人住宿、登记审查不严等管理漏洞。因此向公安机关提出了司法建议。

从严从早处理校园欺凌。许多案例反映出,当校园欺凌或学生厌倦逃学和结交坏朋友时,学校未能及时发现、预防和干预,导致学生滑向犯罪或受到侵害。对此,最高法表示,在审理各类案件中发现校园欺凌问题的,应当积极协调处理,避免发展为恶性案件,积极配合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健全完善防范校园欺凌联合工作机制。

针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不够全面的问题,应整合刑事、民事和行政保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植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早期大多以未成年人民事纠纷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些机动车交通事故导致儿童失去父亲和母亲,成为单亲家庭或孤儿,并导致心理问题或成为困境儿童。在办案过程中,要做好心理评估和干预,加强司法救助。变更抚养权的纠纷往往伴随着不顺利的探视,甚至发生抢夺或藏匿儿童的案件,这将导致对儿童的二次伤害。要加强社会调查和家庭教育指导。例如,在变更监护权的家庭案件中,父母双方离婚,抚养孩子的一方因工作原因未经另一方同意搬到其他地方。双方矛盾激烈,孩子抚养问题闹上了法庭。法院没有轻易做决定,而是多方做工作,最终得出了对孩子最有利的方案:双方分段共同抚养,共同承担义务,分担探望费用,逐步提高费用,一揽子解决了异地抚养问题,既解决了父母之间的矛盾,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离婚案件往往伴随着激烈的家庭矛盾,从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必要开展社会调查,对父母双方进行家庭教育,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协调学校关注儿童成长。

新京报记者刘洋

原标题:三年来,98426名未成年罪犯被判刑。最高法:对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犯罪的刑罚依法惩处。

标签: